2025年8月18日至19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多领域专家赴云南省保山市,对当地香蕉和芒果产业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深入综合调研。此次调研由体系副首席/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王芳副教授、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科学家王明月研究员、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骨干何雪梅研究员等一行9人在保山综合试验站站长俞艳春研究员的协同下,重点考察了产业全链条发展状况及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实践。
调研团队聚焦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和昌宁县卡斯镇两大主产区,走访了包括2家香蕉生产企业、1家芒果生产企业及2家芒果生产合作社在内的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了从种植管理、水肥药施用、采收销售到品牌建设的各个环节。产业经济岗位团队特别关注了机械化与数字化应用、产业韧性及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前沿议题。
一、芒果产业:品种更迭与科技赋能并存
8月18日上午,团队首站到访潞江镇白花村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规模种植户进行座谈。调研获悉,当地主栽品种为鹰嘴芒,销售旺季在6月初,近期仅剩少量尾果。好果地头价维持在1.2-1.3元/斤,而次果(花皮果)价格仅为0.5-0.6元/斤。约三分之一的芒果曾于6月中旬出口至越南、俄罗斯等国。因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部分农户已开始改种市场认可度更高的金煌芒。
当日下午,团队调研了云南春风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潞江坝地区唯一大规模种植台农芒的企业,该公司通过3000余亩的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亩产2吨的高产目标。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自动化分选、无人机植保及吊运等现代化技术,显著提升了产业的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
团队随后与隆阳区新城维康芒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交流。该合作社以服务农户为核心,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和以村为单位的培训服务,并创新性地推行病虫害全年周期管理,自制“芒果月历”为种植户提供清晰及时的农事与防控指导。
二、香蕉产业:数字化驱动与品牌化发展
18日下午,团队走访了保山市潞山云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香蕉园套种咖啡的复合经营模式,并在500亩种植面积上深度应用多项数字化技术:利用无人机进行高效喷药和吊运作业,依托水肥一体化系统和土壤墒情传感器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状况,有效优化了资源利用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科学灌溉和施肥提供数据支持。
19日上午,调研继续前往保山昌宁富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种植规模达4500亩,主打“富美品牌”香蕉,产品以内销为主,部分出口至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园区已全面覆盖水肥一体化设施和香蕉运输轨道,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高,展现了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的显著优势。
本次综合调研系统梳理了保山市香蕉、芒果产业在品种结构、技术应用、组织模式与市场渠道方面的现状与挑战,为体系下一步开展技术集成、政策建议和产业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