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果树种质资源岗位科学家跨体系交流会在河南郑州成功举办。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以下称“郑果所”)承办,郑果所所长曹珂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多家科研院所、高校的35位果树种质资源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展开深入研讨。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邓秀新教授在会上作"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思考"主旨报告,他强调“一个种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命运,一个种子能够改变一个格局。” 邓院士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及创新利用现状,着重强调种质资源保护的核心在于“用”,要通过科学技术激活资源价值,避免资源成为“文物”,让种质资源从“库中藏品”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要加强不同单位协作合作,不要做重复工作,利用现代手段加强鉴定,围绕关键性状发掘资源,与此同时,要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积极性。
邓秀新院士作主旨报告和提建议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指出,要以种业振兴计划为引领,加强果树种质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利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强调,要以种业振兴计划为引领,为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资源根基,强化果树种质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利用,并加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与省体系的交流共建。会议设置专题报告环节,9位专家学者围绕柑橘、桃、枣、猕猴桃、杧果、荔枝、梨、蓝靛果、蓝莓、葡萄等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的产业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度剖析与展望。其中,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科学家高爱平研究员系统介绍了"芒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同与会专家交流了本岗位“十四五”以来所做的工作以及国内外最新进展。报告交流后,与会专家还参观了国家西甜瓜中期库(郑州)和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郑州)。
高爱平研究员做报告
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成员曾继吾研究员、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成员赵志常研究员等专家代表参会。此次会议促进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树种质资源研究的跨区域协作,也进一步加强了体系与其他果树体系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我国果树种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观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郑州)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