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5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成员何雪梅研究员、盛金凤正高级工程师、叶冬青副研究员赴海南与岗站专家交流,并参加了体系组织的系列活动。
6月12日,参加体系品种改良岗位组织的2025年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中热1号”海南儋州测产现场会,刘菊华研究员介绍了“中热1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和配套管理技术,经体系内外专家现场查验和充分讨论,一致认为,“中热1号”对香蕉枯萎病的抗性达到高抗等级,且果实品质优,产量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图1 “中热1号”海南儋州测产现场会
6月13日,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种苗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与产业经济岗位团队开展岗岗对接活动,围绕香蕉、芒果两大热带作物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展开深度研讨,旨在推动品种创新、降本增效与加工增值,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就香蕉、芒果在品种(特别是加工品种)选育、种苗扩繁和生产成本、果实成熟度与品质评价、精深加工对产业的贡献率、进出口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图2 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种苗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与产业经济岗位交流座谈
6月14日,岗位参加由体系、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香蕉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团体标准审查会,本着“低标提标、无标制标”的原则,结合香蕉产业需要和新技术发展的现状,体系多岗位联合制订了《香蕉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包含总则、种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及贮藏运输、加工技术、产品及质量管理七部分,形成系统性、协同性的标准综合体,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标准审查会上,各团标制订单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汇报了标准制订的背景、工作过程和标准内容,评审专家组对标准文本格式、技术指标及编制说明逐项审核,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强化体系新技术如“五位一体”枯萎病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应用, 细化各标准的关键技术参数,优化文本表述的规范性,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香蕉全产业链标准空白,推动从生产到加工各环节的标准化、品质化升级。
图3 《香蕉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团体标准审查会
6月15日,岗位参加了体系海南示范(市)县年度中期工作汇报暨品种资源、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会议由儋州综合试验站魏守兴研究员、三亚综合试验站何应对研究员主持,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产业经济岗位、种苗扩繁与生产技术岗位、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病害防控等岗位参与此次会议,会议通过成果展示、灾情分析、需求对接三大板块,共商香蕉、芒果产业抗灾复产与技术创新路径。魏守兴研究员介绍了系列体系的新成果,包括胶蕉间作高效生产模式、香蕉、芒果新品种、新种质。会议上,各示范市县汇报了台风“蝴蝶”对香蕉、芒果产业的影响情况、2025年以开展的示范工作及成效。香蕉、芒果种植、加工企业就生产经验、台风应对补救经验和加工需求跟参会人员进行分享和交流,体系各岗站专家就企业的技术需求进行回应和指导。会议形成"技术包+服务链"协同方案,形成台风抗灾复产技术服务团队,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后续由对应岗站"一对一"跟踪解决。
图4 海南示范(市)县年度中期工作汇报暨品种资源、新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