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岗站联合开展机械装备试验,研讨智能香蕉、芒果园机械信息化管理策略
    时间: 2025年04月25日 来源:徐兴、陆旺金、孙少龙、魏守兴、王尉、彭军、高爱平

  2025年4月12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果园生产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徐兴副教授和保鲜与贮运岗位科学家陆旺金教授、土壤肥料与水分管理岗位孙少龙教授赴海南儋州开展香蕉、芒果果园机械化作业示范与试验。并与儋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魏守兴研究员,栽培生理岗位成员/热科院香蕉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与装备科技创新团队牵头人王尉研究员,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彭军研究员和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科学家高爱平研究员等一同深入研讨智能蕉园信息化管理策略。此次试验与示范聚焦机械化施药、除草及采后运输等关键环节,旨在推动香蕉产业智能化、标准化发展。果园生产机械化岗位在儋州试验场五队芒果园与六队香蕉园实地开展了机械化施药、除草以及蕉串采后运输等工作。

  施药设备包括四驱果园电动风送式施药机和果园弥雾植保无人机。改进后的施药机的四驱传动结构能够很好应对蕉园环境内部的泥泞作物行径。施药机的风送装置可以有效扰动蕉叶,施药机的雾化喷头可以高效雾化液滴,同时风送装置有效扰动蕉叶,使雾滴均匀附着于叶面,喷雾机加载了远程信息化控制终端,可以实时获取喷雾机的位置信息,控制喷雾流量和风机风速,提高了施药作业人员的安全性。针对香蕉植株冠层稠密的实际情况,多位专家对风送系统,喷头布置以及喷雾高度的改进提出多项建议。

  9290a45ea3aafaefab5c3bead68fda6

  图 1 四驱果园电动风送式施药机


  果园弥雾植保无人机搭载了由香蕉生产机械化研究室设计与优化的活塞式气筒泵弥雾系统,超细雾粒(≤30微米)凭借其质量轻、悬浮性强的特点,显著区别于传统粗雾滴(>100微米)的快速沉降模式。这类微米级雾粒可在空气中持续悬浮数分钟,实现无死角布朗运动扩散,无需直接接触即可穿透茂密冠层、树皮缝隙及土壤孔隙,对隐藏害虫实现立体消杀。其油性载体增强药液粘附性,抗雨水冲刷且药效持久,十分适用于果园此类复杂场景的病虫害防治。

  
IMG_20250412_122812_1
图 2 弥雾植保无人机


  果园生产机械化岗位针对目前山地蕉采后运送作业主要依靠人工背运,存在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果实容易损伤以及易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蕉串运输机,配备可升降载货平台,适应不同品种香蕉的挂果高度。


图 3 研讨蕉串运输机


  此外,果园生产机械化岗位研制的电动除草机采用垂直旋转的立刀离心可快速切断杂草根系,尤其适合处理坚硬、密集的杂草(如芦苇、灌木等),同时,立式离心刀头可以有效应对果园环境内可能出现的较大形石块,有效提高作业效率。还支持根据草量调节转速,有效平衡效率与能耗。      

IMG_20250412_120803

图 4  电动式除草机


  此次示范与试验在体系首席科学家谢江辉研究员的支持下成功开展,有助于解决香蕉果园人工成本高昂的问题,提高蕉园生产效率,推动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果园机械化、智能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home/Mos/Documents/2024-2025/海南示范新闻/微信图片_2025-04-17_101719_785.png微信图片_2025-04-17_101719_785

  图 5 合影留念

内容编辑: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571101)
  • 电话:0898-66986419 传真:0898-66986419
  • E-mail:china_banana2008@vip.163.com
  • Copyright © 国家香蕉产业体系平台 琼ICP备1300011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