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中科院农林科学一区Top,影响因子6.4)上发表了题为“Changes in cell wall characteristics and expression of MiERF12, MiERF109-like, and MiERF113 during mango softening”的研究论文。
芒果作为一种呼吸跃变型水果,在室温下贮藏4至10天后会逐渐软化成熟和质量下降,深入研究芒果采后软化调控机制对于开展果实采后减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评估芒果果实细胞微结构、关键细胞壁成分、细胞壁代谢关键酶等,揭示了芒果乙烯响应因子(MiERF)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ETH)处理中调节果实软化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MCP通过减少细胞壁成分的损失保持细胞壁结构,延缓了台农芒果果实的软化;细胞壁多糖组分随芒果软化而变化,其中原果胶、共价可溶性果胶、离子可溶性果胶和半纤维素的组分减少,而水溶性果胶的组分增加;1-MCP通过抑制果胶裂解酶、β-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及其基因(MiPLY8、Miβ-GAL、MiPG2和MiACO1)的表达来维持果实硬度。此外,乙烯处理强烈诱导MiERF12、MiERF021-like、MiERF109-like和MiERF113的表达;VIGS结果显示,MiERF109-like和MiERF113促进芒果果实软化,而MiERF12抑制果实软化。
本研究揭示了MiERF109-like、MiERF113和MiERF12在调控芒果采后成熟和软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ERFs与细胞壁代谢和细胞壁结构之间的潜在关联,为芒果果实采后软化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论文由体系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孙健研究员和团队成员李丽研究员共同担任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02630)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1)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连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5.113532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