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坚持问题导向 做实调查研究—岗站联合芒果病虫害调查第一线
    时间: 2025年03月19日 来源:彭军 ,高爱平,任惠

  为全面落实国家香蕉(芒果)产技术体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重点任务,保障芒果品质安全与生态可持续,2025年3月9日到12日,正值广西芒果开花坐果关键期,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彭军研究员、胡美姣研究员;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高爱平研究员、芒果广西百色综合试验站站长任惠研究员及团队成员等一行深入百色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等核心产区,开展病虫害系统摸底调查与防控技术指导。

  芒果病虫害的摸底调查以及生产环节的病虫害防治,是控制芒果农残的重要环节,也是2025年的工作重点,提前调研芒果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农药使用种类、频率等,提早摸底调查,芒果做好生产环节病虫害防控,为后续切实控制生产环节的芒果农残打好基础。目前,广西百色等主要产区芒果的病虫害并不严重,不同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几下几种:

  

    表:果园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一览表 

生育期主要病害关键虫害
抽梢期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黑斑病、流胶病、枝枯病等切叶象甲、叶瘿蚊、绿鳞象甲、蓟马、天牛、介壳虫、蛞蝓等
开花坐果期白粉病、疮痂病、炭疽病、细菌性黑斑病等蓟马、叶蝉、横纹尾叶蛾、介壳虫等
果实发育期疮痂病、细菌性黑斑病、露水斑病、红点炭疽病、水泡病等介壳虫、果实蝇、芒果小爪螨、芒果小齿螟等
采后期炭疽病、蒂腐病等果实蝇等

         经调查,当前病虫害发生概况如下:

(一)真菌性病害

  1. 主要类型:炭疽病、白粉病呈零星轻发态势,发现藻斑病、灰斑病等弱寄生菌病害

  2. 发生特点:与粗放管理、营养失衡及土壤贫瘠显著相关

  3. 重点警示:田东种质圃发现外来接穗引发的畸形病,新几利亚刀芒出现典型症状(需紧急处置)

(二)细菌性病害

  1. 主导病害:细菌性角斑病(黑斑病)为区域重点防控对象

  2. 发生现状:受旱季气候抑制,当前呈点状分布

(三)虫害问题

  1. 天牛危害:赤斑白条天牛(树皮)、脊胸天牛(树干)双重复合危害

  2. 危害评级:达到橙色预警级别

(四)生理性障碍

  1. 低温冷害:引发叶片黄化与白粉病加重

  2. 根系问题:土壤板结与涝渍导致须根坏死,呈现火烧状枯叶


        根据果园实际情况,专家们提出了科学防治解决方案:
(一)植保方针
"预防优先,综合管控"原则,构建"监测-诊断-干预"三位一体防控体系

(二)技术路径

  1. 1.监测预警系统

  • 建立全生育期监测网格

  • 实施"病害识别→靶向防治→时机把控→方案优化"四步工作法

  1. 2.生态系统调控

  • 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质,实施深翻改土

  • 树势管理:科学修剪,增强树体抗逆性

  • 水分管控:建设排灌系统,防止旱涝急转

(三)精准用药方案

  1. 1.真菌防控方案

  • 病枝处理:1%波尔多液+20%丙环唑(1500-2000倍液)

  • 复合方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1500倍)或氟硅唑(3000倍)

  1. 2.细菌性角斑病专防

  • 铜制剂组合:40%氧氯化铜(500倍)与33.5%喹啉铜(1500倍)轮换施用

  1. 3.天牛综合防控

  • 物理防治:人工捕杀+诱捕器布设

  • 生物防治:释放寄生蜂等天敌

  • 化学防治:高效低毒熏蒸剂精准施药

(四)技术创新应用

  1. 推广无人机飞防与智能监测设备


       此外,芒果相关岗站将以控制芒果农残为目的,坚持问题导向,启动岗站联动机制,组建专家服务团驻点指导,深入一线摸底调查,做好坐实,为后续科学用药切实控制病虫害,达到控制芒果农残的目的。

   

  附录:

  

  图1 芒果主要病害调查图片一览

  上图:白粉病轻微危害。下图:芒果细菌性角(黑)斑病。

   

  

  图2 芒果上发现弱寄生菌。

  上图:芒果灰斑病。下图:芒果藻斑病。

  

  图3 其他芒果真菌病害调查

  上图:芒果炭疽病。下图:芒果畸形病。

   

  

  图4 天牛在广西芒果产区发生严重。

  上图:脊胸天牛及其转孔孔洞;下图:赤斑白条天牛危害芒果树皮。

   

  

  图4 部分生理性病害调查一览。

  上图:修建后无遮阴枝条日灼症状;

  下图:低温后叶片黄化以及根系坏死后叶片枯黄。


内容编辑: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571101)
  • 电话:0898-66986419 传真:0898-66986419
  • E-mail:china_banana2008@vip.163.com
  • Copyright © 国家香蕉产业体系平台 琼ICP备1300011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