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FAO-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框架下,我国实施的“提升斯里兰卡香蕉、芒果等重要水果价值链生产和商业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中斯农业技术合作的典范。项目聚焦斯里兰卡水果产业关键环节,通过技术输出、产业链优化和商业化模式创新,显著提升当地水果生产标准化水平与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斯里兰卡乡村振兴注入中国智慧。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湛江综合试验站孙德权、儋州综合试验站赵增贤、三亚综合试验站丁哲利、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罗睿雄以及厦门综合试验站赖呈纯于2023年4月-2025年3月期间远赴斯里兰卡执行“中国-FAO-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成为中斯农业合作的亮点。
斯里兰卡是重要的南亚岛国,气候条件、物种资源等条件与海南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是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斯里兰卡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生长。但是,由于斯里兰卡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对落后,主要热带水果的产量和品质都比较低。为了改变斯里兰卡香蕉、芒果等水果产业的现状,中国政府、斯里兰卡政府、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8年12月签署了《中国-FAO-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三方协议》,并于2023年4月起选派农业专家赴斯里兰卡开展为期两年的技术援助,致力于传授先进的中国经验和技术,改善斯里兰卡的水果价值链,提高当地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助力斯里兰卡香蕉、芒果等产业健康发展。
图1项目启动会在斯里兰卡召开
斯里兰卡香蕉种苗繁育技术落后,主要采用传统的吸芽作为种植材料。然而,由于吸芽大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品质难以保证,后续栽培管理难度大。并且吸芽容易积累和传播病虫害,大大降低了其产量和品质,严重阻碍了斯里兰卡香蕉产业的发展。针对此问题,专家组引进香蕉标准化种苗生产流程,传授和改进其香蕉苗组培技术。特别是首次引进香蕉花序组培技术,大幅降低组培苗污染,显著提高组培苗繁殖率,明显降低了组培苗生产成本。
图2指导香蕉组培苗生产
体系专家在斯里兰卡不同地区建立了2个高产、优质、高效香蕉生产示范园,传授中国香蕉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大力推广香蕉组培苗应用的同时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抹花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进行精细管理。结果显示,示范园区香蕉产量增加了70%,果实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图3指导建设高产、优质、高效香蕉生产示范园
图4 左图:未采用中国技术香蕉单产和果品 右图:采用中国技术香蕉单产和果品
斯里兰卡中部城市阿努拉达普拉有着悠久的芒果种植历史。这里家家户户种植的芒果树长势喜人,可是稀稀落落的坐果和繁茂葱茏的枝叶明显不成比例。并且,挂果一年密一年稀、采收有时早有时晚,收成难以保证。高产、稳产、优质一直是当地农户的渴求和梦想。体系专家经过认真走访调研,根据调研情况针对性地指导农户对现有的芒果树进行重度修剪并加强树体管理,增施有机肥和合理进行肥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控监测,采用生物防控措施。适时进行催花处理和采用果树套袋措施。收获采摘时,示范园区芒果产量提高50%,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图5示范园区芒果喜获丰收
在项目执行期间,体系专家与斯里兰卡当地政府、各级农业部门以及FAO驻斯里兰卡代表处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通力协作,建立了良好互信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目标。专家们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组织培训31次,直接受益人2200人。输出中国技术12项,编写香蕉、芒果等领域实用技术手册数十套。
图6体系专家对农技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两年来,专家组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FAO和斯里兰卡农业部的高度认可,示范推广的中国实用技术,提升了当地农户生活和收入水平。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FAO官方网站、Dailymirro, The Island等国内外权威媒体多次报道项目成效。项目结束之际,体系专家先后收到斯里兰卡农业、畜牧业、土地与灌溉部,FAO驻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代表处及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的致函致谢,高度赞扬专家对当地经济、社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示范推广的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当地重要热带水果价值链水平,帮助农户增产增收,为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在促进斯里兰卡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增进了中斯友谊。
图7感谢信函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