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17日,黔西南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九届黔西南州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期间,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贵州黔西南综合试验站站长、政协第九届黔西南州委员会委员刘凡值提交的《关于支持黔西南州特色香蕉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经政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准予立案,将由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推进落实。此举标志着黔西南州特色香蕉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式纳入地方重点产业扶持体系。
聚焦产业短板 呼吁政策精准扶持
提案指出,黔西南州依托南北盘江流域干热河谷气候优势,已建成全省最大香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12.6万亩,但存在产业基地规划不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良种缺乏、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等发展瓶颈。刘凡值建议:加强香蕉产业基地规划,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引进“粉蕉”系列抗病高产新品种,建设标准化采后分拣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推动香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加强一二三产融合,提高综合效益;强化科技支撑,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广水肥智能管控、无人机统防统治等绿色生产技术。
打通产业链条 激活山地经济价值
作为全国首个针对喀斯特山区香蕉产业的系统性政策建议,该提案强调“特色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数据显示,黔西南册亨糯米蕉因独特风味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但商品化率不足50%。提案提出要强化品牌意识,结合山地旅游和路跑产业,发展特色蕉产业。
多部门联动响应 擘画产业升级蓝图
该提案建议由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牵头,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科技、交通、水利、旅游等部门,成立香蕉产业发展专班,围绕香蕉产业发展的关键薄弱环节,整合相关资源,以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集成应用数字技术,支持以册亨香蕉为中心,辐射带动兴义、望谟、贞丰等周边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打造产业强镇。
据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低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香蕉产业已纳入考虑支持范围,打造南北盘江亚热带精品水果产业带。该提案既立足产业现实痛点,又前瞻布局三产融合,为西南山区‘以蕉富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模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预计到2027年全州香蕉综合产值将突破6亿元,带动3万余户农户增收。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