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24日,第十七届果蔬加工技术暨非热加工技术与产业创新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非热加工技术分会、广西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参与承办。此次研讨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果蔬产业”为主题,设有一个主论坛和五个分论坛。来自区内外的35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聚焦果蔬产业科技创新,共同探讨果蔬加工和非热加工技术的新路径、新模式,对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处处长戴高兴主持。广西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健,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非热分会副主任委员叶兴乾,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秘书长郭勇等领导到会致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廖小军,沈阳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李斌,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倪辉,广西农业农村厅产业处副处长王荐婷等区内外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图1 大会集体照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副产物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孙健研究员做了题为“广西特色果蔬低温高效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主旨报告,报告了团队在香蕉、芒果等果蔬加工中的进展与成果,有助于推动香蕉、芒果等水果加工产业链提质增效。
图2 孙健研究员会议报告
在分论坛中,80余名中国果蔬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从多方位、多角度、多视野和多维度进行了精彩报告。与会专家和企业家齐聚一堂,交流中国果蔬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机遇与挑战和应对策略。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果蔬产业是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食品安全和国计民生,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果蔬加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在水果产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广西的芒果、香蕉等特色水果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为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空间。未来,需要进一步依托广西丰富的资源禀赋,结合非热加工技术等食品加工新技术、新手段,打造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优化果园种植结构、提升加工和物流能力、推动品牌化建设,充分发挥广西特色水果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图3 大会中加工产品展示
本次会议在《广西日报》进行了报道(相关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860650332048252928)。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