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30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红河站”)团队成员尹可锁与示范县-河口县农科局河口县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凌辉、及示范企业-红河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何伟一行3人,到河口县南溪镇蚂蝗堡农场、老范寨乡、河口镇坝洒农场和瑶山乡调查了解粉蕉的种植情况、存在问题和市场行情。
在香蕉枯萎病严重危害和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背景下,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增加特色蕉种植已成为香蕉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期,在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相关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一些企业和大种植户开始尝试规模化种植粉蕉,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据初步统计现有种植面积约1万亩,且种植户扩种的意愿较强,种植面积增长较快。
经过几天的走访及与种植者的交谈,初步了解了河口粉蕉产业发展现状:(1)山地种植模式,主要以小农户种植为主,种植面积从几亩到几十亩,未有上百亩的蕉园;(2)种植品种主要为“金粉”和“广粉”,有少量“粉杂1号”;(3)管理方式相较于香蕉,较为粗放,基本不抹花、不套袋,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量少,病虫害防控次数少;(4)主要为收购商到地头采购,整个果穗称重,不落梳销售;(5)平均产量1800 Kg/亩,全年收购价格相对稳定,基本高于2.0元/公斤,近期价格为4.5元/公斤。现存主要问题:(1)产业还未形成规模效应,技术不成熟;(2)粉蕉枯萎病危害严重;(3)可选择种植品种少,特别是未有抗枯萎病的品种;(4)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病虫危害、擦伤严重导致外观品质差;(5)相对于香蕉,生育期长,新植蕉为14-16个月,老蕉为12个月。
按照体系首席科学家谢江辉研究员对香蕉产业发展的要求-大力调整香蕉种植品种结构,加大特色较种植面积。结合红河站前期已开展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加大粉蕉品牌打造和宣传,如“有机粉蕉”、“绿色生态粉蕉”和“高原山地粉蕉”等品牌;加强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继续开展抗/耐病品种“育粉6号”的多点试验和连续多年的性状观察;摸索适宜山地条件的种植管理模式,是采用传统的商品化种植模式,还是仿生态的模式;探索提高产量的种植模式,选择种植生育期短的品种,合理密植和提前留大苗;积极培育产业和技术带头人,加强病虫害的防控,特别留意果实接近成熟时对桔小实蝇的防控。
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