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病害防控岗位、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联合开展海南芒果丛芽病的调查及鉴定结果
    时间: 2024年04月26日 来源:彭军、高爱平、胡美姣、侯宪文

  2024年1月15日和4月7日,国家香蕉(芒果)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彭军研究员和芒果种质资源鉴定与新种质创制岗位科学家高爱平研究员一行在海南开展芒果丛芽病实地跟踪调查(图1)。调查期间,分别在海南农垦龙江农场海南热带水果苗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和儋州芒果种质资源圃发现疑似丛芽病的芒果样品。

  芒果丛芽病,又叫畸形病,在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均有发现。该病主要危害花序和嫩梢,使营养器官畸形或花序畸形。病花序几乎无法结果,平均产量损失达 50%~80%,严重时植株完全绝产。2007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华坪随后在攀西地区等相继零星发生,目前呈蔓延扩展趋势。致病病原由镰刀菌侵染引起,目前尚无有效化学药剂可以控制芒果畸形病。

  体系专家对龙江农场产业园苗圃和中试基地的芒果调查后,发现2个芒果基地都有类似芒果畸形病的症状。疑似株都是近2年栽培的芒果植株,感病植株相对矮小,营养器官出现畸形、花序畸形的混合畸形。在枝条叶腋或顶芽产生大量嫩芽,导致嫩枝丛生,叶片变小,后期枝条枯死(图2)。此外,在枝条叶腋处产生大量花芽或混合花芽,顶端花序花量大,花轴变短,花序簇拥在一起(图3)。2个芒果基地病害发生程度存在差异。种植不到一年的芒果园发病轻,仅极少量植株出现病害症状,而种植2年的芒果基地株发病率5%-10%,从发病特点看,推断该病为引入带病苗木所致。

  在儋州芒果种质资源圃调查,发现3份芒果种质有典型的芒果畸形病症状,在茎秆叶腋或顶芽产生大量嫩芽,导致嫩枝丛生,叶片变小,后期枝条枯死(图4)

  1714123552435.png

  1714123594144.png

  1714123660314.png

  

  1714123724772.png

  

  对典型症状的样品带回实验室开展进一步病原鉴定。采用离体叶片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类纯化并初步鉴定。

  龙江农场的样品中,花芽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92%,腋芽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87%,叶柄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0,叶基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19%,周皮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4%,韧皮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0。

  儋州芒果种质圃中,3个样品中疑似镰刀菌菌落的分离率为100%。

  纯化后的菌株菌落气生菌丝白色绒状,菌落中间有白色,黄色或浅紫色至紫红色色素。大型分生孢子多呈镰刀状,顶端稍弯。有隔;小型分生孢子多呈椭圆形或两端微弯,无隔。经形态学初步鉴定为Fusarium spp。

  1714123753101.png

  

  

  1714123771980.png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回接到芒果枝条,30d后,对照枝条长出新芽,叶片正常生长,而接种分离物菌株的枝条发芽缓慢,仅出现极小的芽点。从接种枝条再次病原菌分离,培养得到相同形态的分离物,通过测序发现其与所接种的病原菌序列一致,证明接种菌株为致病菌,符合柯赫氏法则。

    1714123811746.png

  

  对龙江菌株(4-1和8-1)、儋州菌株(1-1、2-1和3-1)和再分离菌株(1-Y和3-Y)提取DNA,使用引物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扩展片段大小为660bp,进行测序,通过BLASTn在线网站将所得到的序列与Fusarium mangiferae参考菌株(EF-1α序列,GenBank:KP753402和HM068871)进行比对,相似性达97%-99%,初步推断所分离的菌株属于F. mangiferae

  采用最大似然法(ML)对6菌株经引物EF-1α测序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的菌株与F. mangiferae聚为一支(图8),将其初步鉴定为芒果镰刀菌(F. mangiferae)。

  1714123837493.png

  

  调查发现,海南省芒果畸形病主要发生在芒果种质圃和苗圃,芒果果园暂未发现。因此在芒果种质收集和种苗调运时,需加强检疫,严防病害进一步扩展。

内容编辑: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571101)
  • 电话:0898-66986419 传真:0898-66986419
  • E-mail:china_banana2008@vip.163.com
  • Copyright © 国家香蕉产业体系平台 琼ICP备13000117号-4